大学和中庸是谁写的?
《大学》
《大学》是儒家学者论述“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”三纲领和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八条目的人生进修阶梯的一篇文章。宋明理学家认为《大学》是孔子的学生曾参作的。朱熹在《大学章句序》中,对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的来源和关系讲:“大学(本指学校教育)之书,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。盖(曾参)以其事虽先王之旧,而其序则(曾参)孔子新说,必其有所受之,是以因之而不疑也。"认为《大学》是孔子教人之法,是曾参从孔子那里接受来的。后来学者证明,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都是战国末期的作品,朱熹的推断未免“牵强”(见朱谦之《中国哲学史》,中华书局1964年版)。
《中庸》
《中庸》一文,据宋代尹绚考定,是《小戴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书名取义于“帝者之制天下,为之(指中道)执其中”(《礼记·表记篇》)。朱熹认为《中庸》出于子思。因此把它和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编注释,名为《四书集注》。